 本文探讨了洗礼与主餐这两项圣礼在地方教会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指出,圣礼不仅是个人信仰的象征,更是教会群体身份的印记——洗礼使个人归入群体,主餐使群体合而为一。透过圣礼,地方教会具体显明普世教会的属灵现实;同时,圣礼也界定了信徒与教会的彼此责任与属灵界线。
本文探讨了洗礼与主餐这两项圣礼在地方教会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指出,圣礼不仅是个人信仰的象征,更是教会群体身份的印记——洗礼使个人归入群体,主餐使群体合而为一。透过圣礼,地方教会具体显明普世教会的属灵现实;同时,圣礼也界定了信徒与教会的彼此责任与属灵界线。 宣教的兴旺从来不是靠机构、策略或短期的运动,而是靠普通地方教会忠心的见证与牧养。本篇文章提醒我们,若忽视教会在神计划中的中心地位,就会削弱福音的根基。唯有把教会放在宣教的核心,福音的真理才能在各处得以守护并传扬,直到主再来。
宣教的兴旺从来不是靠机构、策略或短期的运动,而是靠普通地方教会忠心的见证与牧养。本篇文章提醒我们,若忽视教会在神计划中的中心地位,就会削弱福音的根基。唯有把教会放在宣教的核心,福音的真理才能在各处得以守护并传扬,直到主再来。 在困惑的现代教会该如何取得进步?埃德蒙·克罗尼回答道:“只要与上帝的话语保持一致。”在丰富的圣经框架和神学框架内,克罗尼清晰地阐述了福音派、改革宗关于教会的教义,他用这样的方式为教会应对独特的现代挑战提供了指导。
在困惑的现代教会该如何取得进步?埃德蒙·克罗尼回答道:“只要与上帝的话语保持一致。”在丰富的圣经框架和神学框架内,克罗尼清晰地阐述了福音派、改革宗关于教会的教义,他用这样的方式为教会应对独特的现代挑战提供了指导。 尽管有这些挑战,耶稣正在建造祂的教会,地狱之门不能胜过教会。因此,我要回答这个问题:对印度教会的健康而言,令人鼓舞和令人沮丧的趋势是什么?……我希望我们能像慕理那样祷告——主的国度在真理中在印度扩张,并使印度教会真正成为“为神而组成的百姓”。
尽管有这些挑战,耶稣正在建造祂的教会,地狱之门不能胜过教会。因此,我要回答这个问题:对印度教会的健康而言,令人鼓舞和令人沮丧的趋势是什么?……我希望我们能像慕理那样祷告——主的国度在真理中在印度扩张,并使印度教会真正成为“为神而组成的百姓”。 教会并不总是能很好地宣告和体现天国。我们之于天国,就像橡胶般的薄饼及手指间捏着的塑料杯之于君王的筵席一样。我们会让你失望,说出冷漠麻木的话。诚实讲,我们甚至会得罪你。然而,我们渴望把你引向天国的核心,就是基督本人。
教会并不总是能很好地宣告和体现天国。我们之于天国,就像橡胶般的薄饼及手指间捏着的塑料杯之于君王的筵席一样。我们会让你失望,说出冷漠麻木的话。诚实讲,我们甚至会得罪你。然而,我们渴望把你引向天国的核心,就是基督本人。 作者从三个方面赞赏了后千禧年论,接着给出了使他最终拒绝后千禧年主义的七个保留意见。“我的最终评估是,后千禧年主义建立在对圣约的错误理解之上。我们坚信浸信会教会论和渐进圣约神学是对圣经的最佳诠释,对我们来说,虽然我们能从忠心的后千禧年主义者的教导中得到帮助,但最后我们也必须对后千禧年主义持一个不那么乐观的态度。”
作者从三个方面赞赏了后千禧年论,接着给出了使他最终拒绝后千禧年主义的七个保留意见。“我的最终评估是,后千禧年主义建立在对圣约的错误理解之上。我们坚信浸信会教会论和渐进圣约神学是对圣经的最佳诠释,对我们来说,虽然我们能从忠心的后千禧年主义者的教导中得到帮助,但最后我们也必须对后千禧年主义持一个不那么乐观的态度。” 我想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拒绝基督教国族主义;支持敬畏上帝的政府”。的确,政府对上帝负有责任,因此我们需要敬畏上帝的治理者和政府。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教会的教义,你就会错误地理解政府和国家的教义。事实证明,正确的政治神学始于教会。而“基督教国族主义”的整个错误就始于教会神学的缺陷。
我想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拒绝基督教国族主义;支持敬畏上帝的政府”。的确,政府对上帝负有责任,因此我们需要敬畏上帝的治理者和政府。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教会的教义,你就会错误地理解政府和国家的教义。事实证明,正确的政治神学始于教会。而“基督教国族主义”的整个错误就始于教会神学的缺陷。 作者赞赏了陈恩藩(Francis Chan)在《直至合一》(Until Unity)中基于正确的教义和一些好的教会论呼吁基督徒要合一,同时也批评了陈所提出的“唯福音根本论”,抹杀了宗派分歧的正当性。
作者赞赏了陈恩藩(Francis Chan)在《直至合一》(Until Unity)中基于正确的教义和一些好的教会论呼吁基督徒要合一,同时也批评了陈所提出的“唯福音根本论”,抹杀了宗派分歧的正当性。 作者从自己植堂的经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在植堂之初健康明确的教会论会带来帮助,并且建议植堂者从四个角度思考和落实教会论。植堂者,请现在就思考这些问题。不要等你聚集了一群人之后才提出明确的教会论立场,而要在植堂的过程中谨慎地把它们落实到位。向你身边的人解释你在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为了邻舍的益处和神的荣耀他们能受教。
作者从自己植堂的经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在植堂之初健康明确的教会论会带来帮助,并且建议植堂者从四个角度思考和落实教会论。植堂者,请现在就思考这些问题。不要等你聚集了一群人之后才提出明确的教会论立场,而要在植堂的过程中谨慎地把它们落实到位。向你身边的人解释你在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为了邻舍的益处和神的荣耀他们能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