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
文章
文章
让处境化归其本位

编注:本文作者为中亚宣教策略家。


处境化是当今宣教的热门话题之一。简单地说,我们使用处境化一词表示使福音和教会尽可能符合既定文化处境的过程。

美国的基督徒一般认为处境化就是宣教士和海外的基督徒“在那边”所做的,他们因而担忧非西方教会在其处境化努力中能走多远。然而,当今每位基督徒只要活着,就是在积极参与到处境化中。

每个人都在践行处境化

每个美国基督徒都是在处境化的教会敬拜。尽管我们喜欢认为我们的教会是“新约教会”,其实今日不存在新约教会。我们的文化处境与新约时代差异巨大,因此,任何现代教会对一位第一世纪的基督徒都是奇怪陌生的。

每个方面都是如此。第一世纪的教会聚会的地方有耶路撒冷的圣殿长廊,以弗所的推喇奴学房,大部分是在信徒家里。新约时期没有教堂。我们的教堂连同其现代的建筑材料、风格和外形、电子设备,若是放在第一世纪背景下,看起来很像是来自外太空。

我们的座位安排(人们坐在长椅或椅子上,而不是坐在地上,毫无关系的男男女女并肩坐着)对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信徒来说有些奇怪(可能有点骇人听闻)。

构成现代教会生活主体的节目——主日学,青少年小组,“皇家大使”和“女孩在行动”事工(对1-6年级孩童的宣教启蒙班)、儿童与青少年事工(Awana),这些都形成于近几个世纪,对初期教会是陌生的。

我们唱的诗歌的曲调也完全不同于古代地中海地区,所用的乐器也都不一样。(钢琴是现代才发明的,管风琴本来是罗马马戏团用的乐器,与基督教崇拜是不合宜的。)我们的音乐在他们听来怪腔怪调的,我们听他们的音乐也是这样。(应该注意,所有的基督教音乐或多或少都是“现代基督教音乐”,因此,即使是今天最传统的歌曲在刚写出时,也会有人觉得有伤风化!)

甚至我们所说的语言在圣经时代也是不存在的。如我们所知,英语发展于中世纪,距离新约时代已经几个世纪了。第一世纪的基督徒用亚兰语、通用希腊语1、拉丁语敬拜。第一世纪教会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更接近现代中东或是中亚文化,而非当代北美文化。

我们的文化与新约文化相去甚远,因此我们的教会也与新约教会有着天壤之别。今日活着的每个信徒,无论是北美的,还是南亚的,都将福音和教会处境化,方式不胜枚举。每位信徒和每间教会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很好地处境化。谁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实行处境化,谁若没有基于圣经审慎地、透彻地思考处境化,只会带来劣质的处境化。宗教融合会轻易发生在印第安纳州或是爱荷华州,就像在印度尼西亚所发生的。

界定处境化的程度

在穆斯林地区事奉的人采取了大量措施处境化。这些方式一般划分为C1到C5等级(有时到C6)。C1指代在宣教禾场仅仅复制自身(国外)文化。如果一个宣教宣教士要在海外某地复制美国某地第一浸信会教会,连同建筑、赞美诗、崇拜顺序、敬拜和教导风格以及教会节目,这属于C1级处境化的例子。在这一衡量标准的另一端,C5级处境化旨在常称为“内化运动”(insider movement)的现象。这一策略鼓励初信徒保持穆斯林群体身份,依旧进行伊斯兰教的仪式。这种运动通常认为伊斯兰教及其先知和《可兰经》起源是神圣的,只是需要在耶稣里成全。C2、C3、C4代表这两端的中间状态。

这一分类体系被广泛使用,也提供了有益于处境化对话的共同语言。然而,这一策略隐含一个问题:这一体系暗示我们西方人是标准。它衡量的是与我们的差距,好像西方基督教文化表达是上帝实际的旨意,其它的都要看它们与我们相似或相异多少加以评价。

我们需要承认,任何地方、任何一位基督徒本能地倾向于这样思考。我们感觉自己一直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我们也很难不把我们自己的经验读到圣经中。然而,鉴于我们所有人都在践行处境化,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圣经而非我们的经验是评估一切的标准。圣经是无误的、权威的、完全的。在圣经给出命令、禁令、约束性规范的地方,问题就是确定的。圣经若设定了界限,我们就不能逾越。

然而,在这些界限之内,我们的文化做事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圣的地方。世世代代以来,横贯全球,还有其它的基督教文化表达和我们一样忠于圣经。的确,在穆斯林地区,他们的文化事实上比我们的文化更接近新约文化,所以他们的教会可能实际上比我们的看起来更像新约教会。同时,每个文化,包括我们的,都有其无法摆脱罪的影响。在每种处境中,都有传统文化与神的话语矛盾的地方,导致偏向妥协和宗教融合的文化压力。关键是让圣经做我们的判断,并且我们所有人都要允许基督的普世教会传讲神的话,并渗透到我们特别盲目的方面。

圣经中的处境化

那么,关于处境化圣经对有什么教导?处境化有圣经依据吗?

事实上,处境化进程开始于新约本身。有几处例子,这些例子既设定了处境化的传统,也教导了我们该如何进行处境化。

神的名

新约中最具说服力也是最不易察觉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使用希腊词语theos来指代上帝。Theos起初完完全全是异教用语,用来指称希腊众神中性情乖戾、堕落腐化的神明。在内容和概念上,都与圣经中所讲的上帝差十万八千里。

然而,公元前几个世纪时,希伯来圣经就被翻译成了希腊语,theos被选为翻译希伯来语Elohim的词,这一选择(似乎)也被圣灵认可,因圣灵启示新约作者们继续使用这个词指称上帝、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新约没有把这个希伯来词语音译成希腊语,也没有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词,而是采用一个意思最为相近的异教词汇,并注入新的内容。

顺便说一句,这一先例让所有讲英语的基督徒放心下来。早期去北欧的宣教士借用德语词"god",并注入新的、圣经的内容。"god"此词本来指北欧众神里的神明,就像奥丁神,雷神托尔,以及美神芙蕾雅(这些名字仍然存在于Wednesday,Thursday和Friday中2)。

新约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使用异教词汇,而不一定陷入异教偶像崇拜。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在雅典亚略巴古的讲道(徒17:22-30)为处境化提供了一个指导性例子。首先,保罗借用给未识之神的异教神坛作为桥梁传讲真神。我们在使徒行传17:16已经知道保罗因他在雅典看到的偶像心里着急。保罗当然不是容忍异教神坛,也不是暗示说雅典人一直在敬拜真神,却没有透过神坛真实地认识神。然而,保罗不介意使用他们(完全错误的)宗教体制中的东西作为桥梁,借用来表达关于真神的想法。

第二,继提到神坛,保罗接着两次引用异教诗人:一个可能出自克里特岛的埃庇米尼得斯,另一个出自亚拉图。这两处引文都涉及神明,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神明混合了希腊异教偶像崇拜和希腊哲学臆想。即使在写下这些话的诗人脑中,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神,但保罗依旧引用这些诗句,并将其和圣经中关于圣经启示的上帝之真理相连接。

同样,保罗写信给提多时,他引用了克里特岛的诗人埃庇米尼得斯,称其为“一个本地先知”(多1:12)。这次保罗引用一个人的作品警告克里特文化中的惰性,即使一个异教克里特人也会明白他在说什么。保罗说埃庇米尼得斯是“一个本地先知”,他不是说他认为埃庇米尼得斯真是永生神的先知,或是保罗认为埃庇米尼得斯的话是神的启示。事实上,这是一种侮辱。圣经时代的希腊文化并不是完全因其道德纯洁而出名。甚至一位本地的异教作家(本地人认为他是先知)认为他们自己一直都是说谎的人、邪恶的野兽、好吃懒做的人,那么他们一定是坏透了!重点是,保罗知道希腊异教文化,他自由使用这一文化帮助自己把人们指向圣经真理。

保罗的跨文化事工原则

哥林多前书9:1-23或许是最为广泛被引用来教导处境化的经文:

我不是自由的吗?我不是使徒吗?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做之工吗?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彷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 神所挂念的是牛吗?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

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我写这话,并非要你们这样待我,因为我宁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 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这段经文值得仔细研读。解读这段经文时,重要的是要记得保罗是希腊化的犹太人,在哥林多这个跨文化环境中事工。事实上,放在今天,保罗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第三文化儿童”(Third Culture Kid)3。保罗成长于现今土耳其、希腊化的大数,在希腊文化中成长,但他是犹太人。保罗在耶路撒冷受教做拉比和法利赛人。保罗踏足在两个世界。哥林多本身是一座奢靡堕落、崇拜偶像的城市。当地教会面对的问题是巴勒斯坦地的教会想都想不到的。这段经文的独特背景是保罗长篇论述基督徒是否应该吃祭过偶像的肉。这种讨论只能发生在像哥林多这样的外邦环境中。犹太教拉比教导的食物洁净律法使得这整个问题不可能发生,因此保罗被迫处理的事情是他在神学教育中未接受任何训练的。保罗以牧者心肠处理此事,将其置于何谓真实爱弟兄姊妹的背景之下,意识到一些弟兄姊妹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良心意识。在此过程中,保罗将讨论拓展到处理在跨文化处境中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如何与福音的工作相交。

明白这段经文的关键在第12节经文:“我们……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保罗的热心在于福音的传扬,他不想要任何不相干的东西阻碍福音的传扬。这并非意味着在过程中,保罗要妥协任何圣经真理或是圣经命令。第九章之后的经文阐释了这点。但是,保罗愿意忍受任何不便,或是个人艰辛,以使福音更有效地传扬。

保罗提出跨文化事工的重要原则,详细论述这一想法。

第一,放弃你的权利。

首先,保罗自愿选择不使用合宜的权利。保罗有权吃肉,有权带着信主的妻子,有权接受金钱上的支持。保罗做任何这些事情,都不是在犯罪。诚然,这些事情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显然其他使徒就是这样做的。然而,保罗放弃这些权利,为的是福音不受拦阻。我们美国人在这点上会纠结。我们被教育要求自己的权利。身为自由的美国人,我有“权利”做的很多事情在新的文化处境中具有冒犯性:在家里穿着鞋,用左手吃东西或是触摸东西,未经本地社区领导允许在自己的院子周围围上篱笆,甚至在上米饭前离开一位中亚朋友的生日聚会!我有“权利”按自己的想法穿衣、吃饭、装修房子。但是同时,圣经没有命令我做任何这些事情。

行使这些权利的问题不在于不顺服上帝,而在于我个人的舒服和便利。如果不是圣经命令我做的事情,而是我做的任何事情使得穆斯林很难听我分享福音,我需要自愿放弃这些事情。

第二,做非信徒的仆人。

第二,保罗向非信徒采取仆人姿态。在19节中,保罗写道:“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保罗以仆人的心态接近非基督徒。显而易见,保罗在此不是谈论服事基督徒,因为他在服事那些需要被赢得的人。因而保罗不仅选择不使用自己的权利,他甚至选择使自己成为那些他努力以福音接触之人的仆人。

这一想法让我们不太舒服,尤其是当我们还处在文化冲击的痛苦中。我们想要纠正人,不是服事人!然而耶稣自己来也不是被服事,而是服事人。耶稣服事犯错的人、背叛祂的人、最终将祂杀死的人。保罗在这点上非常明白他主人的心意。

仆人姿态反映基督的性情,打碎美国人陈旧的丑陋形象,拆除阻碍。仆人心志是大能跨文化事工的基本特点,仆人心志似非而是地定义了我们如何使用在基督里的自由。

第三,在不犯罪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适应他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在不妥协基督的律法的情况下,保罗选择与他要接触的人认同,尽他可能地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参考经文19-23节)。

保罗是犹太人。犹太人的确是上帝的选民。如果有什么文化有权利认为自身本质上比其它文化更加圣洁,那就是犹太文化。保罗当然有“权利”维持他的犹太文化权利。同时,保罗脱离了律法的重担。保罗当然是脱离了律法周围的犹太教法障碍。他有“权利”忽视任何无休止地、圣经以外的法利赛人犹太主义的规章制度。然而,向犹太人,保罗就做犹太人。向外邦人,保罗就做外邦人。向软弱的人——充满疑惑拦阻的人,他体谅他们的疑惑。

向什么样的人,保罗就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他要得些人。保罗与自己要接触的人认同。有任何可能拦阻他们听福音的事情,保罗就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他们的。保罗看中福音胜过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舒服、自己的文化。福音若有什么冒犯,保罗希望这是十字架的冒犯,而不是出于异邦的冒犯。

第四,持守圣经的界限。

但是第四点是,保罗坚持持守圣经的界限。保罗宣称认同和适应的字里行间,最为重要的平行信息是:“不是在神的律法之外,而是在基督的律法之下。”虽然保罗脱离了遵守礼仪律的要求,脱离了因没有完全遵守神的律法而来的惩罚,当然也脱离了建造在律法周围的繁重的拉比规章,保罗仍然认为自己在神话语表达的权柄之下。圣经以其神学、世界观、命令和原则为保罗适应他所接触的人设定了界限。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类文化都反映普遍恩典,但是每个文化也都反映堕落。我们不能适应那些与圣经相悖的。若是审视保罗的所有作品,就会清楚看到保罗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保罗拒绝附和他身边流行的希腊化世界观的“智慧”,因为这一“智慧”无论听起来多么复杂,保罗看出其核心是否认福音的。保罗的确从未在教义问题上默认多样化或是随从附和。保罗没有随从同时代巡回辩论家下三滥的行为。更确定的是,保罗没有随从哥林多社会“可以接受的”堕落腐化。人类文化和人类传统是值得商榷的。神的话却不是,从来都不是。那么,处境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福音能够也应该改变每种文化的人。无论会使我们多么不舒服,我们必须与要接触的人认同,适应他们的文化。不过,福音也在一些方面质问、谴责每种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圣经设限的地方,我们也必须设限。

处境化这一点是令人不舒服的,却是清楚的。对任何堕落的社会或是任何犯罪的人,福音从不会是令人完全舒服的。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我们不在福音的道路上放置任何障碍,唯一的绊脚石是十字架本身这一绊脚石。

案例研究:穆斯林地区指南

我们如何在穆斯林地区将这些原则应用到福音事工中?在神话语的权柄之下,基于过去几年对这一目标的思考斟酌,建基于这些圣经原则,以下是我们在穆斯林地区事奉的一些指导方针。这些指南分为三组,标题为:好消息的报信者,好消息以及教会。

好消息的报信者(主要焦点在我们这些外国宣教士身上)

  • 我们必须公开表明自己是耶稣的跟随者。隐瞒身份违背了圣经的命令,耶稣清楚教导我们不得在人前否认祂。确实要考虑安全因素,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安全问题。但是,我们决不允许安全因素迫使我们隐藏自己身为基督门徒的身份。要让人们知道我们是属基督的,这胜过被驱逐出一个国家,甚至是死亡。
  • 我们应该努力作工,成为我们要接触的群体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建立关系,在我们的目标群体中的非信徒中扎根。我们必须小心,不要让自己的团队成为主要的焦点和主要的群体。团队是达成目的的方式,但是决不能成为目的。在这个电子邮件、SMS、Skype视频工具的时代,我们也需要注意过度与美国交流。虽然搬到国外,但是可能出于舒服,我们太容易主要维持与爱说英语的人们交流,而从不与要接触的人联系。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在要接触的群体中营造关系,而这个群体需要成为我们主要的群体,我们要尽可能做到。
  • 我们应该做一生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者。掌握语言最好的人是那些想要持续学习的人。小心你的语言陷在够用的水平,也要小心陷在基本的、表面的文化印象。当我们用他们的核心语言交流,当我们明白他们想些什么,他们如何倾听我们说的话,我们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
  • 我们应该自愿放弃给福音带来障碍的自由。
  • 我们应该按照对我们要接触的人舒服的方式选择住房和装修房间,即使这会让我们不那么舒服。
  • 我们的穿着应该表示对我们的当地文化的尊重。我们需要合宜、得体,即使过程中天气会让我们不太舒服。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文化的改变。我们的目的是在服饰上简单朴素。
  • 我们的行动应该表现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找出在那个环境中什么合宜,什么不合宜。找出对与你同龄、同性、同样职业、同样社会地位的人来说,什么合宜以及什么不合宜。深入挖掘,不要满足于浅显的答案以及对你一个外国人做出的例外。可能你从来不觉得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另一种文化中拥有重大意义。仔细看,仔细听,多问,问不同的人。
  • 我们能够并且应该远离不荣耀神、或者对当地文化造成不必要麻烦的基督教文化形式。基督教常常被视为文化的或是民族的东西,和殖民侵略、掠夺联系在一起,或是敬拜偶像、饮酒,或是来自“基督教”西方影视中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与这些形象认同是特别合适的!正相反,我们应该以指向耶稣的方式解释我们的身份,而不是悲哀的文化基督教传统。
  • 这种情况下,“基督徒”一词尤其问题重重。对大部分穆斯林地区来说,美国、欧洲和俄罗斯都是“基督教”社会,这些国家如何,基督徒也就如何。因此,若一个中亚的穆斯林问我是不是基督徒时,他们所说的“基督徒”意思是酗酒、看黄片、性混乱、崇拜圣像的东正教或是罗马天主教信徒,这些和几个世纪以来企图占领、压迫他们的那些文化有关。因此,我从不简单地说句“是的”。然而,既然基督徒是一个圣经词汇,我也不说“不是”。我用圣经中的话定义自己的身份,脱离他们的历史经验。
  • 我们应该服事当地群体。我们应该按照他们的主张、他们对自己需要的理解,想办法祝福他们。

同时,

  • 我们绝不能给他们我们已经转信伊斯兰教的印象。
  • 我们不应该否认基督徒这个标签。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以合乎圣经的方式重新定义。
  • 我们的处境化不应该超过当地文化要求的。我们需要明白文化的现状,也要明白文化的发展趋势,确保我们不是在适应过去,而没有适应现在。
  • 我们不得采用任何违背圣经的当地文化习俗、态度。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我们的态度。我们会无意识地采纳当地文化中不敬虔的态度(例如,对待妇女或是其它少数群体的态度)。

好消息

  • 我们可以用他们的书作为引向福音的桥梁,只要我们的方式没有暗示《可兰经》是神圣启示或是与圣经同等。
  • 我们要慎重选择用词,一开始先不要用诸如“神的儿子”这样的“敏感”词语,而选用其它同样合乎圣经的词汇,直到我们可以基于圣经解释这些“敏感”词语。
  • 我们能够并且应该运用圣经叙事的大图画建立一个令人容易明白福音的世界观。圣经不是直接从创世记第三章人的堕落跳到马太福音第一章耶稣的降生。在耶稣登台之前,上帝花了几个世纪启示祂的身份、祂的旨意、人的状况、祂的计划。旧约的世界观对明白圣经中的福音是必须的。大部分归信基督的穆斯林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接触圣经启示的大图画才归信的。要有远景。每次谈话都自问:“今天我可以再加点什么圣经/福音信息好使他们更明白?”在这种处境中,以及在构成大部分穆斯林地区的口传文化中,按时间顺序讲述圣经故事是很棒的工具!
  • 我们能够并且应该使用各样传播方式和媒体传递福音信息。一些文化酷爱诗歌、歌曲和谚语,这些在圣经中都找得到。探索网络、广播、电视、视频和平面媒体。找出他们使用什么方式传递世界观真理。找出他们最多使用和回应的媒体是什么。使用任何以及所有合适的方式和媒体。
  • 我们可以使用任何语言中对上帝最合适的名字,包括阿拉。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一直澄清区别,而不是模糊区别,我们必须输入圣经的内容,使用任何表示上帝的词语来纠正过去的理解。
  • 我们可以使用圣经中其它名字和术语的阿拉伯语形式,而不是用其它像英语、法语、俄语或是荷兰语的外语形式。
  • 我们应该强调我们正在呼召人们透过耶稣基督建立与上帝的新关系,而不是呼召他们背叛本民族,弃绝他们的文化身份。
  • 我们不需要直接攻击伊斯兰教。

再者,

  • 我们绝不能弱化福音的核心教义,特别是那些与伊斯兰教相左或是冒犯穆斯林的教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但是在穆斯林处境中,我们需要特别小心绝不削弱基督的神性、基督受死与复活的事实、基督代替牺牲的必要、单单通过在基督里的信心以及单单靠恩典得救、圣经的完备、无误和终极性以及归信的重要本质,这一点如此异乎寻常,以至于只能够借着受死和新生命这些词语来描述。
  • 我们决不能削弱悔改的必要。
  • 我们决不能否定或是删除圣经的任何部分或是任何圣经术语,包括“神的儿子”这一术语。
  • 我们绝不能编造一个按时间顺序的圣经故事集并称之为口传圣经。按时间顺序组织的圣经故事集是很棒的传福音和门训工具,但是只有全本圣经才是圣经,而且口传圣经必须是以音频形式呈现的圣经的实际话语,而不是印刷形式。
  • 我们绝不能挪走、代替或是低估洗礼以及圣餐的命令。
  • 我们绝不能留给人我们相信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或是《可兰经》是神圣来源的印象。

教会

  • 应该鼓励穆斯林背景转信耶稣的信徒(MBB)尽可能继续留在他们的社群中。
  • 应该鼓励MBB尽可能保持他们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但是在顺服圣经上不能妥协。
  • 应该鼓励MBB教会在不妥协圣经的情况下,在他们的信仰和敬拜表达中保持本土化。在风格问题上更是如此。教会应该看起来、听起来以及让人觉得是本地的,而非国外的。
  • 回答初信徒和教会关于基督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问题时,应该指引他们看圣经而不是问国外专家。
  • 应该鼓励新的教会应用圣经解决他们在自己的文化情景中面对的问题,鼓励他们使用与自己的文化直接相关的方式表达信仰。他们的教导和信仰告白应该回应他们的文化中面对的特殊问题。
  • 新的教会可以使用与圣经一致的本地文化习俗。
  • 新的教会应该尽可能由本地信徒带领,而不是国外信徒。
  • 新的教会应该从本地获取资金(只要他们需要资金),而不是从国外获取。
  • 新的教会应该从开始就担负起大使命的责任。
  • 教会可以在任何地方聚会。是否有建筑与圣经中教会的本质无关。

同时,与我们有关的是,

  • MBB教会必须拥有归属耶稣的清晰身份。
  • MBB教会不应该呈现出本质上仍是穆斯林的样子。
  • MBB教会不应该教导或是相信伊斯兰教及其先知、圣书是神圣来源。
  • MBB教会的教导、教会的信仰告白应该以圣经教导的中心为中心。确实,每个文化和每个世代的问题不同,上帝的子民必须从祂的话解决问题。然而,圣经中仍有一些核心真理,对每个年代和每个地方的信仰来说都是核心的。
  • MBB教会应该寻求体现合乎圣经的教会的各样要素。
  • MBB教会需要小心地方文化和宗教习俗中可能载有的神学和属灵信仰。
  • MBB教会需要认识到自己与基督的普世肢体的连接。

注脚:

  1. 通用希腊语:希腊罗马时代东地中海等希腊语国家的共同语
  2. Wednesday是以奥丁命名(德意志地区的日尔曼人称奥丁为Wotan),Thursday是以雷神托尔(Thor)命名,Friday是以美神芙蕾雅(Freya)命名。
  3. “第三文化儿童”:指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父母的文化之外的文化处境中成长的儿童。


译:王悦。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Putting Contextualization in its Place.

作者: Anonymous
2016-01-30
传福音
处境化
宣教
二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