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栏目
对于许多基督徒来说,我们对天堂的了解来自于分散在《新约》中的几段经文。我们知道,离开身体意味着与主同住(林后 5:8)。我们知道,比起继续以现在的状态活在地上,与基督同在好得无比(腓 1:21–24)。我们庆贺耶稣到天上去为我们预备地方(约 14:3)。对于走向坟墓的天路客来说,这些都是荣耀的真理。
但关于天堂,圣经是否不只是零散地有一些提及?更重要的是,天堂在圣经的故事线中是什么角色?
当我第一次接触圣经神学时,我惊讶地看到,自己已经作了这么多年的基督徒,却忽略了一个相当明显的事实:“天堂”并不是基督徒的最终目的地。倒不如说,神的百姓要再兴起——以复活的身体活在新地上。然而,在这一发现中我想要努力弄明白的是,如何把天堂,也就是基督徒在死亡和复活之间的中间状态领域,放进圣经的故事线中。虽然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时,天堂仍然给带来我荣耀的盼望和安慰,但它似乎仍然与圣经的叙事发展——创造、堕落、救赎、新创造——是脱节的。它到底该“放”到这个进程中的哪个位置?
在本文中,我想简要概述“天堂”在圣经故事线中的角色。
天堂的圣经神学始于圣经的第一节:神创造“天地”。虽然“天”通常只是指天空(创 1:20),但在整本圣经中,它也指神的圣洁领域,祂的特别居所,里面居住着公义的天使(诗 2:4;王上 22:19)。因此,《创世记》1:1 中的“天地”是一个词对,用来描述整个受造秩序——这个受造秩序包含两个不同的领域:天和地。
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
尽管这两个领域截然不同,但圣经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有趣关系。为了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暂时先跳到《出埃及记》,然后再继续讲创造的故事。
在《出埃及记》中,神命令摩西“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建造会幕和其中的摆设(出 25:40)。在《新约》中,《希伯来书》的作者进一步解释说,地上的会幕是“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 8:5;参来 9:23)。虽说我们可能觉得很奇怪,但天上有一个圣所,这个圣所被展示给摩西,作为地上会幕的样式图。天上的圣所是原型,地上的那个是副本。也许画张有趣的小图可能会帮助理解。
但摩西对会幕的描述不仅表明它是天上会幕的副本,而且是伊甸园的微缩再现版。会幕装饰着结果子的树、天使、黄金和其他图像,这些都是要让人想起伊甸园(出 25)。祭司们奉命“修理看守”会幕,正如亚当曾奉命为伊甸园做同样的事一样(创 2:15;民 3:7–8,8:26,18:5–6。译注:《民数记》中译为“办理”的词和《创世记》中译为“修理”的词是同一个)。甚至,神用七句圣言吩咐建造会幕,也是在比照神用七言创造天地(创 1;出 25–31)。事实上,两个七言的周期的结尾都是以安息日为中心(创 2:2–3;出 31:12–17)。
所以现在让我们回到《创世记》和创造的故事。所有这些对应的意义何在?本质上,这些对应向我们表明,“宇宙就是一座大的圣殿;圣殿就是一个小的宇宙。[1]
换言之,圣殿和伊甸园都是为了反映天上的圣所而设计的。天和地并非两个独立的领域,神设计地,是为了反映天上的现实。《创世记》的其他特征也支持这一点。地上的婚姻盟约描绘的是天上的现实,即神与他百姓的关系(创 2:18-25,15:12-21;弗 5:22-33)。甚至有神的形象、作为神儿子的亚当与耶和华的立约关系也都是在类比天上的现实——所反映的是圣父与圣子之间永恒的、父慈子孝的关系。也许这张小趣图可以再次帮助理解:
天与地虽然是不同的领域,但在圣经的故事线中并没有完全分开。神建造了一座地上的圣所(伊甸园)来反映祂天上的圣所。于是,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命运似乎从圣经故事线的起初时刻就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接入点
然而,天地之间的联系比两者之间的类比更为密切。伊甸园圣所不仅反映了天上的圣所,也是天和地的接入点——两个领域占据同一空间的地方。主将伊甸园建立在山上,以此来强调这一点,山是一个堪比天高的地上结构(结 28:13–14;参创 2: 6、10–14)。在伊甸园里,亚当与耶和华有立约关系,享受着祂属天的同在(创 3:8;利 26:12;申 23:15)。天与地在这座圣所之山上交叠。这两个领域是并存的,因为神既在天上、也在地上与祂的子民同住。在这园子里,亚当可以进入天堂。
创造的目标是让两个领域之间的这个交叠之处来表征宇宙的每个部分。神托付亚当和夏娃将神天上的居所扩展到整个受造界。他们必须治理伊甸园外未开垦的地,扩张神的圣所。与此同时,这个扩展的圣所将需要更多的祭司来敬拜神并使它保持圣洁。因此,亚当和夏娃必须“生养众多”,使全地充满更多有神形象的祭司(创 1:28)。
起初,神创造天地。但创造的最终目标是天与地的最终合而为一。就像互补的另一对、亚当和夏娃一样,这二者将最终成为一体。
亚当和夏娃堕落的结果,是他们从圣所之山中被逐出,进入死亡的领域(创 2:17)。在伊甸园的东边,亚当、夏娃和他们的后代不再能够像他们受罪玷污之前那样进入属天的领域。为了确保将他们从地与天的接入点逐出,神在伊甸园东边安置了天上的哨兵,就是基路伯,阻止他们见神的面(创 3:24)。
《创世记》的其余部分聚焦于罪人与神之间以及地与天之间不断增加的距离。该隐迁移到伊甸园东边更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人的城,想要与不再能进入的天上之城匹敌(创 4:16-17)。巴别塔的建造者也向东迁移,远离伊甸园(创 11:2),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居民也是如此(创 13:11)。这些地理上的迁移表明神与人、天与地之间的鸿沟在不断扩大。
由于天与地的鸿沟不断扩大,巴别塔的建造者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两个领域融合起来。
于是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 11:4)
这座塔很像金字塔,是一个山形结构。从《创世记》最早的章节来看,这些建塔的人企图创造一个对立的伊甸园——一个人造的圣所之山,以此进入属天的领域。然而,他们对立的山最后不过是个廉价的山寨品——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鼹鼠丘。神必须从天上“降临”才能看到它(创 11:5)。
《创世记》的信息很明确:人因背叛神而丧失了进入属天领域的通路。这两个空间不再像它们在伊甸园里那样交叠。我们要想自己努力创造这个接入点,就算用尽全力也是尴尬和微不足道的,因为我们的心被狂傲所驱使,这种努力就更是充满了对创造主的悖逆。如果天地要再次合一,神就必须从天上为地行事。
旧约
彰显荣耀的地方是,神正是这样做了。巴别塔的建造者没能进入天堂,从而“传扬他们自己的名”(创 11:4),而作为回应,神呼召亚伯兰出吾珥,应许要叫他的“名为大”(创 12:2)。换言之,巴别的人没有实现的事情,神承诺通过他对亚伯兰的应许来实现。在亚伯兰的后裔里面,埋藏着天与地合一的盼望。亚伯兰本人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他在应许之地寄居时,经常为耶和华筑坛(12:7、8,13:18)。这些微型的山象征着亚伯兰的期盼,即期盼迦南地将来成为一个新的伊甸园,一个天堂的滩头堡,让神借着它收复全地。
摩西后来在《创世记》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因为亚伯兰的一个后裔,雅各,在迦南边境不止一次遇见天使(创 28:12,32:1)。这让人想起伊甸园边界的天上哨兵。有一次,雅各不仅看到了天使,还亲眼目睹了他们在梯子上面上去下来,这梯子很可能是一个金字形山的结构,将天地合而为一,而主自己则站在梯子顶端(创 28:12–13)。耶和华在这个山形梯子上面给雅各的应许解释了这个异象的意义:“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创 28:13–14)。通过迦南地和亚伯拉罕的后裔,神正在地上恢复一道通往属天领域的“门”(28:17)。
随着圣经叙事继续开展,我们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表明神打算再一次使天和地在同一空间中交叠。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其中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和以色列的七十位长老登上西奈山,在那里观看神天上的宝座厅。
接着,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和以色列的七十位长老都上去,他们看见了以色列的神。他脚下彷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们观看神,他们又吃又喝。(出 24:9–11)。
由于无法仰视神的面,他们对天上宝座厅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其地板上(参结 1:26;启 4:6)。西奈山顶就是天堂的地板。神通过以色列,再次在天与地之间建立了联系。
不过,这些天地交叠之所通常是大多数人类无法进入的。神只欢迎摩西和其他 73 个以色列人来到西奈山顶。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到至圣所神的面前,这至圣所是旧约中天地之间的另一个聚会场所。即使如此,大祭司每年也只能进去一次,为自己和民族献祭(来 9:6–7)。
由于人类的罪带来的这些限制,天与地最终的合一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新约
当耶稣在《新约》中出场时,天地最终合一的盼望在圣经叙述的前景中再次爆发。耶稣,这位天上的君王(弗 4:9;罗 10:6)降在地上,由一位女子所生(加 4:4)。耶稣在祂自己的位格里面将天与地合而为一,具体实现了两个领域的最终联合。天上的会幕和地上的会幕在基督里找到了它们的最终意义,道成了肉身,在我们中间“支搭会幕”(约 1:14,直译)。这里再画一下那张小趣图: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向拿但业启示自己时,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约 1:51):
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耶稣把自己等同于“雅各的天梯”,即能使两个领域合而为一的新的圣所之山。现在,天与地的交叠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一个人身上。天上的君王已经来到,要接掌大卫的宝座,统治地上的万民。
马太福音也关注这一点。耶稣在开始他的事工时,告诉听他讲道的人应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太 3:2,4:17)。耶稣呼召人悔改并宣告天国的到来,这是对预言性期盼的颠覆,让人震惊。众人翘首以盼的天地之间的末世性联合,并不是在末期的决定性、高潮性时刻中到来,而是在一位拿撒勒木匠的位格和传讲中到来。通过这位在地上的天上君王的带领,天国闯入地上。
你可能在想,如果天国是在这里,那么天国在地上的前哨站在哪里呢?就在耶稣统治下建立的共同体中。换言之,在地方教会中。作为个人,耶稣的跟从者是仍然生活在地上的天上国民。我们的身份是属天的身份。我们的生命荣耀“在天上的”父(太 5:16),我们积攒财富在“天上”而不是地上(太 6:20),我们对基督的拯救性认识来自天上(太 16:17),我们在地上讲说天上的审判(太 18:18),同时祈求那终末成全之日最终来到,那时神的旨意要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
此外,当我们奉耶稣的名在地方教会聚会时,天上的君王应许“那里”就有祂在我们中间(太 18:20)。当基督的子民在地方教会聚会时,他们就创造了天与地之间的接入点。正如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所说,当地方教会聚会时,天上的“飞地”就会以可见的方式(尽管是暂时的)显现在地上。
但这些可供人观察天上的“窗口”引起了一个重大的神学问题。教会里面充满了罪人。它们如何能作为通往属天领域的接入点呢?更进一步说,既然宇宙本身已经被罪和邪恶所玷污,神又如何能不仅在这些“窗口”之中,也在末后使天与地合而为一呢?
答案就是:基督的拯救工作。基督献上自己为祭,不仅是代替应受神忿怒的罪人;祂的血还洁净了宇宙,使其脱离人的罪所造成的玷污。《希伯来书》9:23 清楚表明了这一点。
照着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甚至连天上的会幕也曾被人的罪所玷污——现在靠基督所洒的血已经洁除了这污秽。靠着基督的宝血,天上的会幕得了洁净,而宇宙也由此得了洁净,这些为天与地的合而为一铺平了道路。或者,正如保罗所总结的那样,神“既然借着他(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因着基督的十字架工作、复活、升天和作王掌权,我们现在成为了天上的国民(腓 3:20);我们可以来到锡安山,“天上的耶路撒冷”(来 12:22–24)。不过,我们仍然等候着天地合一的终末成全。
《启示录》使用早期圣经的预表和象征,描述了当旧造让位于新造时,这两个领域在末后的合一。在《启示录》第 21 章中,一位天使带约翰“到一座高大的山”,他在那里看到“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启 21:10)。为了捕捉这一异象的宏伟和神学意义,约翰的混合隐喻进入了“超光速飞行状态”。这座从天而降的天城就是基督的新妇(启 21:9)。这座城市也被描述为一个完全立方体,让人想起在会幕和圣殿中至圣所的形状(启 21:15–17)。
约翰继续写道:“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启 21:22)。神属天的临在不再限于山顶上的接入点,或是会幕中的内室。神的临在扩展到充满整个受造秩序。神的创造目的最终得以实现。天国降临地上,一切受造之物都成为了神的居所。
* * * * *
[1] L. Michael Morales, Who Shall Ascend the Mountain of the Lord?: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Leviticu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15), 42.
译/校:无声宏扬。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On Earth as in Heaven: A (Very) Brief Biblical Theology of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