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栏目
大使命并不要求教会像车管所,或像信息资讯服务台那样行事。大使命也不叫教会像职业运动队一样去做事。
因为我不太懂体育,所以常常被我教会同工们开玩笑,但我确实知道每个运动队的目标就是要赢得冠军。每个队都尽量招聘最好的运动员,修建最好的训练设施,并且优化教练团队,一切为了能赢得联赛的最高奖杯。当然运动队也乐见其他队伍存在,毕竟没有其它对手也就没有联赛了。但它主要目标就是要打败那些队伍。
当然,我并不认为有任何教会明确地认为自己要“打败其他的教会!” 但在这里我要问几个诊断性的问题来看看是否存在“我们的团队是最棒的”这种心态:
然而,在福音派教会中,却经常存在一种教会之间的怪异的竞争。但是实践大使命的教会不会和其他传扬福音的教会去竞争,因为它知道所有传扬福音的教会都属于同一个团队。
这是一个更大的要点: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是一个传福音和门徒训练的教会, 但它也是一个进行植堂和教会复兴的教会。它希望看到神的国度通过自己教会的事工增长, 但也希望看到国度在自己教会的墙外通过其他教会扩展。
因此, 一个实践大使命的教会有兴趣走出去组织大量的布道活动, 从而吸引外面的人来到教会。但它也有兴趣看到它的努力最终花在植堂或支援其他地方教会上。它不仅仅满足于自己教会的健康,而希望看到许多其他健康的、 相信圣经、并广传福音的教会。
这样的教会能鼓励其它福音派教会和植堂, 即使就在几个街区之外的。它为这些教会提名祷告。它愿意差派好的成员去帮助那些教会。它还致力于在世界另一端植堂或建立其他教会。
大使命教会以祷告和做工来培养能做长老的弟兄,并无私地把他们差派出去。
它会为大使命的优先次序分配预算。有部分预算为本地的事工,但有一些预算以帮助其它的事工, 无论在近处还是远方。
只要力所能及,它会帮毫无生气的教会重新振兴。
大使命教会使用各种公开和私下的方式, 在自己的成员中着力培养与其它福音中心教会合作的团队思维。若有新的福音教会成立,它的成员和领袖们就高兴雀跃,就像在饥饿的土地上有了新开的一家餐馆。
那实践大使命的教会到底要做什么呢?我想提供四个关键的实践。
首先,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在成员中间培植门徒训练的文化。它帮助每一个成员以帮助其他信徒在信仰中成长为责任。保罗说,牧师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弗4:11-12),这也意味着事工的工作是属于所有圣徒的。以爱心说诚实话,全身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林前12,14)。
门徒训练是关乎我跟随耶稣。门训他人是关乎我帮助他人跟随耶稣(如 提后2:2)。在一个实践大使命的教会里, 在信仰上年长的弟兄会栽培年轻的弟兄,年轻的姊妹会寻求年长的妇女。假如你是一个单身姊妹,你可以帮助教会里的一个居家母亲洗衣服,从而换得时间向她请教很多问题!如果你是教成人主日学的平信徒长老, 你一定会招募一名新手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 你的目标是训练他并把教学工作交给他。然后你可以去开始另一个班级, 并栽培另一个新手教师。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因着耶稣所命令的“你们要去”而对地理位置敏感。对于那些住在这里的人来说, “去”很可能意味着搬近教会或其成员的群体。这样, 在每周间就可以很容易地事奉其他人。你住在哪里?你是否在你教会那里买或租房子,且正在帮助在你的教会里培养一种栽培人的文化?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令挂名的基督徒不舒服,甚至引起争论。如果你是一个偶尔在主日履行宗教义务的基督徒,当你来到这样的教会时,你可能不会太喜欢它。你会受到欢迎, 但你跟它的成员不是一路人。他们的一生都是为了跟随耶稣, 他们承诺彼此帮助跟随耶稣。这种承诺随之而来的行动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有目的导向的问题、有意义的对话、祈祷以及不断提醒福音。
若想更深入了解这一话题,请参见罗伯特·科尔曼的《布道大计》,柯林·马修(Colin Marshall)和东尼·潘恩(Tony Payne)合著的《枝与架》(The Trellis and the Vine),或拙作《门徒训练》。
第二,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培植福音布道的文化。一方面, 成员们知道每周的聚会上福音都会被传讲。所以他们很兴奋地邀请他们的非基督徒朋友。在每个诗歌、祷告、和主日信息里,福音都散发出来。
你有信心你带到教会的任何非基督徒朋友都能听到福音吗?如果没有, 你能做些什么呢?
另一方面, 实践大使命的教会在福音布道方面培训它的成员,因为他们整周在外面所见到的非基督徒要比周日在教会见到的要多很多。因此, 传福音的“成功”并不仅仅只是把你的非基督徒朋友带到教会里让他们听到福音;而更是(在教会外)与你的非基督徒邻居和朋友分享福音。
因此, 教会要在福音布道方面装备成员,使其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福音。我自己的教会有专门的成人主日学课程。我也在讲道时示范如何与非基督徒打交道,尤其针对在对待非基督徒的方式上。我们也为会员提供各种福音工具或资源, 如《人生二路》,《基督教解释》或《信仰释义》。我们给会员分发了很多纪格睿的《耶稣是谁》,他们再发给非基督徒朋友。我们也在星期日晚上的会议上分享福音的机会。听取其他成员的传福音机会并为之祷告,会鼓励每个人有更强的意愿去传播福音。
大使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耶稣已经呼召你作造就门徒的人。他呼召你既要传福音给未信者,也要门训信徒。你应该个人身体力行去做——无论在家里、办公室中、邻舍中,还是朋友之间。你也应该在教会里这样做。
因此, 使用你的教会成员来帮助你。请一位长老共进午餐, 并向他请教咨询。在教会小组里分享并祷告。走出去和朋友一起传福音。
若想更深入了解这一话题,请参考史麦克(J. Mark Stiles)的任何著作,特别是《福音布道:全教会如何传讲福音》,或拙作《福音信息与个人布道》。
第三,实践大使命的教会通过宣教去到达未及之地。宣教与家门口的布道和教会植堂有什么区别呢?坦白讲,宣教就是跨越种族,、文化,和国界的布道及植堂。
耶稣命令我们 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因为很多书很好地讲解这个主题,所以我讲得不多。但是, 很难理解教会读了这个命令却不愿意委身于把福音带给那从未听过福音的国家。
没有一个教会能把目标定到全球各地。因此, 我认为教会把自己的宣教目标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是明智的。 比如, 我的教会集中定在所谓10/40 之窗的几个国家,那是东半球位于北纬10度和40度之间的地带,是世界上基督徒比例最少的地区。
如果你是我们教会的一员, 并且表达了去宣教的意愿, 你若去我们已经投资了的宣教地点,我们会在你身后提供大量的资源。我们不可能赞助100个人去100个不同的地方。因此, 我们更倾向于支持少数宣教士从而使每人得到更多的资源,而不是支持大量的传教士但每人只有一点点。这样, 我们支持的宣教士就能花更少的时间筹集资金而花更多的时间从事植堂工作。此外, 这还有助于我们与宣教士建立关系,提供督责。
作为一个基督徒, 你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来帮助你的教会去达到未及之地呢? 当然, 你应该为教会的宣教士们祷告。当他们回国休假时去多了解他们。也许参加一个短宣任务以支持你们长宣的工人。另外,读一些宣教士传记。也许考虑一下自己也走出去。
关于到达未及之地,你和你的教会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事:在你们的城市寻找国际人群。我的教会努力接触国际学生,那你们的城市住着哪些国际人群呢?如果你在你们家乡找到他们并传福音给他们,很有可能他们也会把福音带回自己的家乡。
对这一主题请参阅约翰·派博的著作《让万国都欢呼》。
教会通常有一个宣教的预算项。我认为应该再添加一个“培植健康教会”的项目。坚固其他教会是实践大使命的教会的第四个应用。
我们教会就有这项预算用来支持一些事情, 如我们的实习生计划。我们每年付薪给十二人来教会实习, 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会在其它教会担任牧职或事奉。
我们的这项预算也用于支持九标志事工——这一事工的重心是建造健康的教会。
我们有意地组织教会同工,让他们接受训练,然后差派出去。我们期望牧师助理们在这里服事2到3年后会离开教会。助理牧师们在这里服事3到5年, 然后离开。只有我和副牧师(连同任何非受薪的牧师或长老)将长期留在教会里。其余的我们装备好,然后差派出去。
我们的教会资助周末研讨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牧师能参加我们的定期会议和专门的讲座及问答。我每周还参加类似目的的电话会议,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牧师们交流。每个这样的会议都给我机会为全球的健康教会而祷告与做工。
我们以植堂和教会复兴来坚固其他教会的工作,大部分是在本地区进行的,这是下一章的主题。(换言之, 整个下一章是本部分的扩展)。但我们也在世界各地进行植堂和教会复兴。例如, 我们差派了约翰弟兄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家教会,他们当时已经花了十几年时间寻找牧师了。上帝用大能的方式使用约翰来复兴这家国际教会。他们的一个主要长老麦克是我的朋友,也是他把约翰带到那里。当约翰和麦克把教会带到了一个健康的状况时,麦克和另一个弟兄大卫就离开教会,在30分钟路程之外建了另一个教会。我们还派出了一位前牧师助理和一名前实习生帮助麦克和大卫的事工。同时, 我们差派了另一位前实习生去阿联酋的另一城市参与植堂。
现在, 我们在这个穆斯林国家有三家健康教会。但这些并不是出自我们的宏伟计划。事实上, 无论是第一个教会复兴还是另两个植堂都不是我们发起的。我们所做的只是祷告、帮助,并力所能及地提供财务和人员的支持。 顺便提一下,我们有些成员已经将工作迁往阿联酋, 以协助这些教会的事工。我们教会所有的收获就是看到神的国度在这片外国土地上扩张而带来的纯粹的喜悦。
以上很多例子都集中在我作为牧师所做的事情上。假设你是平信徒,你能做些什么来在本地或世界各地帮助坚固其他教会呢?显然, 你可以亲自为他们的事工祷告,在晚餐时全家一起祷告,以及在财务上支持他们。
当然, 批评其他教会时你要小心。是的,你教会有些地方的某些实践或次要教义可能与其他教会不同。是的, 对这些有分歧的地方我们有深思熟虑的理由。我不是要你把那些分歧扔出窗外。但请记住, 那些在次要教义上的分歧跟我们大家共同的福音相比绝对不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当你要批判时要警惕,并尽力享受福音伙伴关系中的喜乐。
译:刘立君。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 4 Practices of a Great Commission Church.